首 页 > 信息公开 > 足球外围bet365(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号: 733012412/201701-74139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分类: 综合政务,公民,通告,报告,其他,TXT 发文日期: 2017-01-25
发布机构: 足球外围bet365(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17-01-25
生效时间: 2017-01-25 废止时间:
称: 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1月19日
号: 词:
转载网址: 转载日期:

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1月19日

发布日期:2017-01-25      来源:中国颍州    保护视力色:       

──2017年1月19日在颍州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足球外围bet365区长  张俊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区第四届人代会以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打造首善之区、建设幸福颍州”奋斗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好”总基调,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态势。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底到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从61.7亿元提高到176亿元,财政收入从7亿元提高到28.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63.7亿元提高到217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6768元、6215元提高到28730元、11456元。预计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5%,财政收入增长35.4%,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8.9%,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二)坚持又好又快发展,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从2011年的22:21.4:56.6改善为2016年的10.5:29:60.5。一是工业经济势头向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13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1年8.1亿元提高到2016年45亿元。累计培育战略性新兴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高新技术产品8个,获中国驰名商标2件、安徽名牌8个,在新三板、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6家、签约8家,天筑集团、金源家居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颍州经济开发区实现从小到大、从有到优的转变,面积增至11.07平方公里,累计入驻工业项目181个、总投资268.5亿元,机械电子、轻纺鞋服、家居建材、印刷包装等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规划建设了金种子产业园、港航物流园、磁性材料产业园、科创中心等“园中园”。经济开发区获“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6年中国产业园区营商环境百佳”称号。二是都市农业雏形初现。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方兴未艾。土地流转面积增至28.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1.7%。培育百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353个,其中千亩以上16个。建成规模养殖场871个,畜牧规模养殖率8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0万亩,大水面水产养殖面积2.9万亩。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05家、家庭农场370家,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5个、省级3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1家、示范社5家。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省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家。建成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省级4个。农之源、金绿地、黄沟湾、金宏、金牌实业等现代农业项目逐步壮大,苗木花卉、蔬菜、水产、畜禽、林业等产业带初步形成。三是商贸物流蓬勃发展。持续提档城西商圈、打造城南商圈,专业分明、业态多样、优势互补、相互带动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正在形成。天筑豪生大酒店、大润发超市、万达广场、怡和城市广场、天英宝鼎等建成开业,农产品物流中心、宝龙、金宝汇、祥源文旅城等加快建设,恒大、碧桂园、海亮等地产企业陆续进驻,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相继落户。“新网工程”新建、改造网点170家,覆盖全部乡镇和80%村(居)、社区。建成“淘宝特色中国·阜阳馆”,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60个。市场主体增至4.7万户。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3亿元,是2011年的1.9倍。

(三)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是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围绕服务、支撑阜城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局,一手抓外延拓展,一手抓内涵提升,加快建设新城区、改造老城区,全力配合阜合现代产业园区、城南新区建设,有序实施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累计征迁房屋面积1100多万平方米,新增建成区面积30余平方公里。高度重视安置工作,累计建设安置房41211套、416万平方米,分配22274套、223万平方米。二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实行“全面排查、综合整治、立体提升、精细管理”,全面开展“三项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拆违拆旧、背街小巷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加大“三线三边”、乡镇驻地建成区环境治理力度。实现城市环卫保洁和农村垃圾转运、道路清扫、沟河塘治理市场化运作全覆盖,有效解决了脏、乱、差等突出问题,2015年通过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三是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深化。以规划为引领,以中心村建设为抓手,先后实施13个省级中心村建设。白行、五里、青杨树、朱大庄等一批中心村初具规模,古田、椿树园等中心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正在完善。景区街道白行中心村获评2015“安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

(四)坚持扩大改革开放,内生动力逐步激发。一是各项改革扎实开展。顺利开展政府机构改革、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建立权力和责任清单动态调整机制,保留区级1424个、乡镇1067个权责事项,制定并公布了区级公共服务、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正式实施。完成行政参公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了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了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企业改制。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二是招商引资务实有效。突出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和挑商选资,24支小分队常年驻点招商,成功举办5届颍州经贸洽谈会和100余场区外投资环境说明会。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653.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239.6亿元,连续五年获评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北矿磁材、美连德电子、颍美彩印等招商项目成为引领产业集群发展的“火种”。投资5亿元的富乐崴电子、投资10亿元的杭萧钢构等一批体量大、前景好的项目相继建设。三是项目投资增量提质。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1.3亿元。189个省“861”及亿元以上、361个市“6611”及“大新专”项目分别完成投资315.4亿元、515.1亿元。纳入市级谋划项目库项目370个。颍州区连续五年获市“6611”工程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2015年获评全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投资先进单位。

(五)坚持加强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严格环境准入,严控污染源头,强化执法监管,加强污染治理,全面落实项目建设环保“三同时”。持续深入实施颍淮蓝天工程,开展燃煤锅炉、餐饮油烟、建筑工地扬尘等专项整治。坚持疏堵结合,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浓烟锁城”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加大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力度,积极推广“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生态养殖模式。建设水厂30处,保障了39个村、17.8万人的饮水安全。清淤疏浚沟河114条,治理黑臭水体15条。超额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任务,造林4.7万亩,西湖镇、景区街道获评省级森林城镇。西湖镇、程集镇获评市级生态乡镇,景区街道白行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六)坚持保障改善民生,和谐稳定大局持续巩固。民生工程累计拨付资金35.2亿元,其中区级配套7.2亿元,惠及全体城乡居民。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专利授权906件。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建成综合文化站14个、全民健身广场18个。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行动稳步实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通过国家级验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落实,初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增加城镇就业4.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转移就业4.7万人。城乡居民医疗、工伤、养老和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完成并轨。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特困人员生活救助等标准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实施二孩政策,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兑现落实率100%。扎实开展平安颍州建设,城乡网格化管理试点5.1万户,建成基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13个、人民调解委员会163个。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乡镇专职消防队、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建立“四员”制度。军警民共建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顺利完成三塔集镇整体划转和部分乡镇街道区划调整。广泛开展“法律六进”,“六五”普法圆满收官。《颍州区志(1996-2010)》出版发行。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审计、监察、统计、残联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七)坚持严格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加强。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规范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程序,建立健全“四用”制度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实施招标采购项目2365宗,节约财政资金7.3亿元。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学习教育活动,持续推进“两学一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扎实开展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八个一”系列活动,区政府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政风行风评议优秀单位。全面加强政府目标绩效管理,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四单”工作机制。完善政府门户网站、网上审批、信息公开、三级便民服务体系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为民服务中心13个、为民服务站138个,区政府网站连续三年获评全省优秀政府网站。自觉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04件,政协委员提案461件。

五年来,我们还先后获评“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安徽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区”“安徽省第一届文明城区”“安徽省森林城市”“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区”。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6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区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突出打好“调转促”、精准脱贫、城乡建设、项目建设、创新创业、民生普惠“六大战役”,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新的成绩。

一年来,我们突出做好了以下几件大事:

    (一)全力促进实体经济大发展。扎实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调转促”“去降补”“放管服”。着手打造5万亩蔬菜、5万亩花卉、100平方公里生态旅游三大产业联合体,规划846亩的磁性材料产业园列入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10平方公里的颍州中央商务区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日月星面业、军强生态科技、金宏生态农业等5家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设立1500万元的续贷过桥资金,完成续贷过桥2.8亿元;设立“4321”政银担合作风险补偿基金500万元,在保余额4.9亿元;新增“税融通”贷款1.2亿元。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税幅度达40%。创新投融资体制,申报专项建设基金项目7个,总投资71.3亿元;9个项目入选省第三批PPP项目库,总投资39.2亿元;区城投公司新增融资规模36.2亿元,到位资金24.8亿元。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新出台了花卉、磁性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发展扶持办法,鼓励企业扩大投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功承办阜阳市首届青年创客大赛。建立“节点问题、责任分析、督办反馈、派单销号”的项目跟踪服务模式,54个省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91.8亿元,78个市“大新专”项目完成投资149.8亿元,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30.7%、176.9%。

(二)倾力打造城乡建管升级版。全力服务阜城道路桥梁、棚户区改造、水系治理等领域重点项目征迁,全年结转启动征迁项目110个,完成74个,累计征迁1.8万户、488万平方米,征迁数量创颍州区历史新高。商合杭高铁、罗庄社区棚改、中清河游园、市民文化中心等一大批项目建设得到保障。多渠道、多形式解决安置难题,大力推行货币化安置,全年完成安置房分配6986套,新开工建设6826套,团购1000套。投资1500万元完成安居工程小区综合改造,投资900万元改造光华街等12条小街巷,投资225万元为63条小街巷安装路灯。颍州路等4条道路立面改造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城区8家农贸市场长效监管机制逐步完善。坚持违法建设“零容忍”,拆除市级巡查通报违法建设581处、区级255处,拆除率100%。首批实施程集、西湖、九龙、三塔集等4个集镇整治,有序推进13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王店、三合、三塔集镇总体规划获批,西湖、程集、三十里铺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

(三)成功承办第七届省花博会。围绕办好“永不落幕的花博会”,做足“从无到有”文章,短短9个月的筹备时间,完成征迁20余万平方米,流转土地700亩,建成2.6万平方米展馆、14.3万平方米主题公园、6万平方米花卉交易大棚,唐王沟等3条水系治理与绿化工程如期完工,航颍路、阜康路等5条道路建成通车。实施3个高速出口及阜地河绿化工程95万平方米。会展期间,全省16个市和省内外398家企业组团参展,参展花卉10大类、1500个品种、2.2万件展品,参观人数达176.5万人次,是历届省花博会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成果最丰硕的一次花事盛会,展现了颍州广大干部群众敢干大事、能干大事、会干大事的精神风貌,颍州区获“突出贡献奖和组织奖”。

(四)全面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规范“建档立卡”贫困户10084户、24227人。以“1+20”扶贫政策体系为统领,出台产业、就业、健康等17个配套方案,细化103项帮扶措施,拨付各级专项资金1.1亿元。全力推进“十大工程”,完成了45户、114人易地扶贫搬迁和349户危房改造,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为所有贫困群众免费体检,实施贫困村电网改造项目59个,加快实施贫困村道路畅通工程,全覆盖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光伏扶贫项目1970千瓦,新建村级光伏电站14个、户用光伏电站400个。打造就业扶贫基地71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063个。引导86个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谋划了5大类18项产业扶贫指导性项目,从事产业发展4763户、12679人,下拨到户项目资金1473.2万元。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落实社会帮扶资金1783.5万元,企业认领扶贫项目109个。实现20168324人脱贫、8个贫困村出列目标。

(五)加速构建幸福美丽新颍州。集中力量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县乡级道路33.1公里、村级道路166.1公里。农村客运车辆增至287辆。新建水厂1处,完成龙王、洄溜等6个水厂管网延伸,实现4.3万人安全饮水。治理大中沟河44条,扩挖塘坝199口。以“创建、提质、增绿”为主线,人工造林1.2万亩,建设森林长廊20.4公里,提升绿化面积122.9 万平方米。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施工地扬尘等8个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实现了扶贫线和农村低保线“两线合一”,分别发放农村和城市低保金2716.7万元、8640.9万元,医疗救助1.03万人次、994.3万元,临时生活救助618人次、126.9万元。发放廉租补贴526.9万元,实物配租1417户。实施全面改薄项目63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所,新增教学楼面积2.1万平方米。扩大医共体协作范围,加强区人民医院与上海儿童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对接合作。保持就业形势稳定,新增实名制就业人员639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80人。扎实开展信访工作,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统筹推动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态安全,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颍州建区以来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我们深切体会到,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人大、政协的支持监督,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全区人民同心戮力、和衷共济,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对政府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产业发展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实体经济运行比较困难,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滞后,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还不够强。城市建设任务繁重,征迁安置压力较大,城市服务管理的法治化、精细化亟待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配置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民生保障水平需要继续提高。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面对新形势不适应、不愿为、不善为、不敢为的问题比较突出,政府系统勤政廉政建设需要常抓不懈。对此,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问题导向,加倍努力工作,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重点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颍州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发力、快速赶超的新生期。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引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着力建设新型工业聚集区、现代商贸核心区、都市农业体验区、滨水园林生态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努力打造幸福美丽颍州。

今后五年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全区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生态承载力和社会凝聚力显著增强,整体迈入全省中等收入发展行列,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总量靠前、增幅居中、人均居首”,成为“双轮驱动”的“排头兵”、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脱贫攻坚的“领头雁”、管理创新的“领跑者”、人才建设的“新高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5%以上,引进市外资金年均增长20%以上,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城乡统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日趋富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围绕上述奋斗目标,要注重把思路变抓手、抓手变工程、工程变项目、项目变责任、责任变成效,着力实施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

(一)加快推进创新发展。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激发各领域、全方位创新活力,加快建成皖北地区创新高地。坚持扩总量与调结构并举,提速度与转方式并重,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提升工程,全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振兴实体经济。树立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观,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两化”深度融合工程,广泛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创新生产服务模式,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培养科学家精神的企业家,通过股权激励、分红等方式,发展高科技、高成长、高附加值的企业,让技术和市场、产业同频共振。充分发掘人力资源新优势,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创业就业环境,推动由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四众”支撑体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机制创新,引领社会“双创”风尚,实现发展动力竞相迸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建设智慧颍州。

(二)加快推进协调发展。遵循“一尊重五统筹”的城市发展要求,适度扩大城区规模,改善环境,完善功能,增强活力。按照“建设新区、改造旧城,辐射带动、城乡一体”的思路,统筹推进中心城区、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建设。顺应阜城向西、向南加速拓展的趋势,准确把握主城区定位,全力服务城南新区、西湖新区、高铁片区、职教园区建设,推进大美阜城建设。按照创新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建设新要求,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位,辐射带动城乡发展要素高效流动、合理配置。完善“重心下移、网格管理、长效考核”的城市管理新机制,有序推进市区征迁项目,妥善解决安置滞后问题。编制完善镇村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统筹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幸福美丽家园。

(三)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推动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清新空气、喝上干净水。深入推进颍淮蓝天工程,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巩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启动林业增绿增效“双增”行动。继续开展沙颍河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实施阜颍河、芦桥沟、中清河、西清河等水系综合治理,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做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全过程综合治理。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建设“蓝天、碧水、宁静、生态”的阜城后花园。

(四)加快推进开放发展。深入实施开放引领战略,着力拓展开放空间,提升开放层次。全面推进公路、航道、物流通道、信息网络建设,依托国省干线、铁路枢纽、沙颍河水运、民航机场等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临空经济、高铁经济。加强“一区三园”建设,聚焦主导产业,加速要素集聚,推动产城融合。积极参与长三角、中原城市群等区域分工合作,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结对合作,深化与央企、知名民企以及省属企业的对接交流。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助推区内龙头企业与国内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开展对外经济合作。

(五)加快推进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全覆盖、促均等、提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消除贫困,补齐发展短板。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着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改善贫困村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服务机制,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养老保险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扩大公共文化供给,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网格化的公共安全网,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2017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开局之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17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筑牢工业首位意识,加速工业崛起。

加快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按照“领军企业—产业链—产业基地”思路,加快“从企业到产业、从产业到集群”的演变。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引导、科技创新驱动和质量品牌升级,开展关键环节的建链、补链、强链活动,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完善产业规划,建设专业园区,开展专题招商,全面启动阜阳磁性材料产业园建设,加快富乐崴电子、万宝磁材等项目建设进度。坚持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大力扶持数字化生产线、生产车间改造,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引导印刷包装、轻纺鞋服、家居建材、绿色有机食品等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推进园区经济健康发展。发挥经济开发区工业发展“主阵地”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推进产城一体融合发展。力争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个,新开工项目15个、投产项目15个,实现工业总产值65亿元、财税收入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加快10万平方米科创中心、20万平方米“双创”园区建设。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逐步实现市场出清。清理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引导和鼓励企业依法出租、转让和改造闲置厂房,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三合中小企业园、九龙农产品加工园、三塔集新型工业园建设,集聚中小企业抱团发展,力争“裂变”一批传统特色产业集群。

落实“大服务”工作机制。开展企业服务提升年活动,强化土地资源、产业政策、公共服务等要素保障,组织好银企、用工、产学研对接,更高效、更精准服务企业发展。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小升规”、企业上市行动计划,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上市(挂牌)企业6家。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发挥工投公司投融资平台作用,加大金融支持,优化投融资服务,助推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

(二)提升农业供给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创建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围绕构建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大力培育“品牌化经营的产品生态圈、联合体组织的企业生态圈、复合式循环的产业生态圈”,实施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行动计划,开展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按照“一区四带”现代农业总体布局,做优苗木花卉、蔬菜瓜果、经济果林、特色养殖四条产业带。启动泉河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水系、路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开发泉河南岸100平方公里“全域化”生态旅游示范区,争创1-2个乡村旅游3A级景点。逐步做大做强红掌、油牡丹等现有品种规模,加快蝴蝶兰、百合等花卉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新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个、省级标准园1个,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新增26个规模养殖场、600亩水面观赏鱼养殖。

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路径,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植农户”的产业模式,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实现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引导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经营形式,促进生产要素加速向新型经营主体聚集。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农村沉睡的资产变成流动的资本。

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按照“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思路,发挥民间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作用,加快构建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加强病虫草害科学防治。持续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和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发展专用品牌粮食。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三农”需求的信贷产品,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订单、大型农业机械抵押贷款业务。丰富农业保险险种,提高灾害损失赔付比例。推进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

(三)促进商贸多元拓展,放大商贸优势。

提档现代服务业。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推动城区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细化现代服务业产业布局,加快编制颍州中央商务区和城乡便民网点规划,继续推进城市综合体、专业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培育一批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引进一批知名连锁经营企业。以浙商大厦、金悦国际金融中心、怡和城市广场等商务楼宇为平台,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加快工贸园“退二进三”步伐,加速婚庆广场、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依托机场、港口、高速公路互通口等重要节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高标准规划港航物流园,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城乡配送物流。

拓展新型业态。推进“淘宝特色中国·阜阳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快华商街智慧乡村、淘宝“千县万村”工程实施进度,积极对接“供销E家”“农人街”电商平台。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变化,培育养老养生、托老托幼、健康管理服务等业态,促进健康消费与文化、体育、旅游、保险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吸引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机构入驻发展。

加强对外贸易。优化外贸产业结构,扩大外贸出口规模,加快发展家居、鞋服等优势出口产业,支持创新型、创业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培育新兴外贸经营主体。鼓励代工企业自主开展外贸出口,挖掘新的出口增长点。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销会、洽谈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对外经济合作。

   (四)实施三位一体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提升中心城区能级。统筹实施好市、区两级280个城建重点项目,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牢固树立“征地拆迁为零,发展空间为零”的理念,聚力攻坚市区重点项目征迁。着力破解安置滞后难题,加快安置区建设,加大货币化安置比重,推行房票安置,落实商品住宅小区配建保障房措施,全年新开工建设安置房6860套。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推进老城区、老旧小区、小街巷整治,纵深推进“三项整治”,持续开展拆违控违、园林绿化、景观街建设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打造区域教育、医疗、文化中心。加快建设文峰社区综合体、颍州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启动建设莲花路等社区综合体。建成数字化城管平台,推行精细化管理,实现城市管理全时段、全方位覆盖。

培育特色风情小镇。按照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聚而合”、机制上“新而活”的思路,循序渐进、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环境优美、人口集聚、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特色小镇。启动九龙、西湖、王店、程集、三塔集、三合等6个美丽城镇建设。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有序推进西湖特色旅游小镇、王店“皖北苗木花卉第一镇”建设,着力打造三十里铺工业强镇。统筹谋划“现代商贸物流小镇”“健康养生小镇”“农副产品加工小镇”等。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全面完成美丽乡村规划编制,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战略转换。坚持“一村一品”,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农村“规划、建设、土地、环卫”四项职能管理机制。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规范农村建房行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培育乡村文明新风,挖掘乡贤文化,加快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加强村庄风貌管控,实施农村全域整治,鼓励庭院绿化美化,让乡村成为农民幸福家园、市民休闲乐园。

   (五)深入扩大改革开放,绽放颍州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动态完善权责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建立全方位公共服务和全口径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推动跨部门联合检查方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巩固完善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鼓励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住院医师开展多点执业。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切实解决好职工安置问题。加强预算编审执行,盘活用好存量资金,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加大PPP、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力度,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有效融合。

全面加强招商引资。秉承全员参与的招商方式、持之以恒的招商精神、科学严谨的招商理念,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重,大力实施产业精准招商、园区特色招商、主题推介招商。围绕磁性材料、机械电子、医疗器械等主导产业,对接央企、激发民资,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及配套项目。抓好苗木花卉、休闲旅游、农产品深加工、城市综合体等招商工作。更加注重招商实效,建立节能环保、投资强度、税收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力争年度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220亿元。

实施重点项目突破。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完善项目谋划编制、投资融资、建设管理、调度推进工作机制,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态势。聚焦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力争列入省级亿元以上项目63个、市“大新专”项目86个,年度计划投资分别达到90亿元、110亿元。突出“用市场换项目、用项目换资产”,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服务领域,推动和落实一批PPP项目。坚持建管结合,一体推进,规范招标投标程序,全面推行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打造精品工程、优质工程。落实“四督四保”制度,集中突破项目建设前置审批、要素保障等关键环节,确保征迁不滞后、问题早协调、项目快推进。

做好创新创业文章。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形成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走“专、精、特、新”的路子。通过政府直接建、参与建等模式,建设一批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着力打造双创基地、众创空间等服务平台。提高人才激励政策的含金量,瞄准“高精尖缺”人才,探索“柔性”引才引智机制,建设颍州智库。持续开展“接您回家”“凤还巢”活动,进一步推动返乡创业、下乡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计划,发展壮大一批“创客之星”“创业之星”,支持更多群众参与“双创”。

(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建设宜居家园。

加强生态颍州建设。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违法严惩。发展绿色经济和生态环保产业,支持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清洁化生产。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实施颍淮蓝天工程,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面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努力构建区域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力争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5个,省级生态示范镇、示范村各1个。开展园林绿化建设提升行动,实施芦桥沟、阜颍河公园、国省干道等绿化工程。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加强平安颍州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关口前移,完善闭环管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推进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群众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意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食品安全示范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化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建设,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最大限度化解和防范不稳定因素。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水平。

加强文明颍州建设。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颍州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弘扬孝道文化、感恩文化,营造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群众文明素养,争做文明有礼的颍州人。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开展江淮普法行动,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倡导契约精神,树立规则意识。完善商事制度后续监管,建立失信企业信息“黑名单”。推进政府诚信建设,加大部门及公务人员失信惩处力度,发挥政务诚信重要表率和导向作用。

(七)聚焦年度脱贫任务,打赢脱贫战役。

提高脱贫攻坚成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紧盯15个贫困村出列、8500贫困人口脱贫年度任务,按照源头严把、过程严控、验收严格、纪律严明“四严”要求,统筹整合和使用好扶贫资金,全面完成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解决好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问题,精准施策,逐村逐户想办法、找路子。注重调动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内生动力,加快脱贫步伐。

全力推进“十大工程”。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县乡村三级公路74公里,新建、改扩建水厂10个,新建机井214眼,扩挖水塘59口。实施光伏扶贫发电8480千瓦,建成40个村级、2000个户用光伏电站。提升龙王、桃花、迎水、大许、洄溜等5个村旅游基础设施,加快贫困村电商网点建设,建成村级扶贫车间33个、就业基地52个。全覆盖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新建贫困村幼儿园3所、改扩建1所。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继续落实贫困群众免费体检措施。

健全精准脱贫机制。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健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建立严格的督查、巡查、暗访、考核制度和问责机制。落实到村到户帮扶措施,精准核实贫困户收支情况,对年度计划出列的贫困村、脱贫的贫困户实行全面巡查,确保脱贫精准度和实效性。完善稳定脱贫政策措施,做到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建立返贫预警制度,加强返贫信息管理,及时将返贫户纳入帮扶范围。广泛开展“百企帮百村”、扶贫日、扶贫志愿者等行动,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参与扶贫,逐步形成关注扶贫、支持扶贫的社会氛围。

(八)持续改善民计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关注群众需求,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推行民生工程清单制度,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手,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以水电路“三项工程”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基层群众饮水安全、生活用电、出行需要等基本问题,逐步完善通讯、互联网、垃圾中转、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大力提升建后管养、绩效管理和政务公开水平,推动民生工程提质增效。

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清河中心校、东清小学等改扩建进度,加快城市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和移交,扩大普惠幼儿园覆盖率,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以“防未病、看小病、治大病”为重点,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实施40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实现5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创新养老模式,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逐步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物业行业监管,规范物业服务市场,发挥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合力,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增加公共文化投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发展壮大民间群众体育组织。加强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建设,推进社区信息化服务、网格化管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维护民族和睦、宗教和谐。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强新形势下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文联、科协、关工委、红十字会等事业发展,扎实做好审计、监察、外事侨务、地方志等工作。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顺应发展新形势,满足人民新期待,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政府工作的创造力、执行力、公信力。

(一)强化看齐意识,增强政治自觉。扎实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在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上,思想统一、行动自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持群众观念,树牢宗旨意识,始终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执行者、忠诚捍卫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二)强化学习意识,提升履职能力。坚持在学习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克服“本领恐慌”。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做好政府工作所必需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避免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深入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三)强化效能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座右铭,纵深推进“严纪律、转作风、提效能、促服务”活动,大力营造积极主动干、抢先提速干、认真细致干、科学有效干、齐心协力干“五干”作风,扑下身子干实事,真正把责任扛起来、把挑子担起来、把效率提起来,切实做到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大力弘扬“干就快干、干就干好”精神,工作多划句号、少划逗号、不划省略号,提高一次部署完成率。

(四)强化法治意识,推进依法行政。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完善“四用制度”,健全行政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贯彻执行行政重大决策程序规则,做好规范性文件审查、行政复议等工作。健全正向激励机制,促进想干事、敢干事的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完善“六个平台”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坚持“政府端菜”和“群众点菜”双向发力,不断完善政府门户网站、网上审批、信息公开、三级便民服务体系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舆论、社会监督。

(五)强化廉政意识,筑牢拒腐防线。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落实“五个必须”要求。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健全责任体系,拧紧责任螺丝,把责任落实、落小、落具体,把职责尽足、尽好、尽到位。持续开展廉政约谈,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开展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各位代表,实干托起梦想,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为建设幸福美丽颍州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