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33012412/201801-70969 | 信息分类: | 政府工作报告 |
---|---|---|---|
内容分类: | 综合政务,公民,其他,其他,TXT | 发文日期: | 2018-01-03 |
发布机构: | 足球外围bet365(办公室) | 生成日期: | 2018-01-03 |
生效时间: | 2018-01-03 | 废止时间: | |
名称: | 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12月22日 | ||
文号: | 关键词: | ||
转载网址: | 转载日期: |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2月22日在颍州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足球外围bet365区长 张俊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同心共济,幸福美丽颍州迈出坚实步伐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繁重任务,区政府紧紧围绕“全市争先进、皖北创一流、全省上台阶”工作目标,自觉践行新理念、适应新常态、培育新动能,大力实施“双轮驱动”和“五大专项行动”,着力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破难题,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呈现“稳中有进、进中趋好”态势。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261.5亿元,增长20.5%;财政收入36亿元,增长2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7亿元,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6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93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36元,增长9.1%。
一年来,我们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一)着力抓产业、促升级,转型发展闯出新路子。工业经济稳中向好。按照“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培育、集群化发展”思路,确立了“4+4”产业发展导向,出台了磁性材料、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扶持办法,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努力做强增量、做优存量。投资2亿元的南通万宝磁材正在设备安装,投资2亿元的朗润飞依诺医疗器械产业化基地正在厂房装修,投资5亿元的富乐崴电子正在主体建设,投资2亿元的汉库医学登记注册完毕。经济开发区建成区达到8.1平方公里,签约入驻企业192家,“六横十二纵”路网全线贯通,基本实现“八通一平”全覆盖,在162家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中位列第22名。规划3平方公里的三塔集新型工贸园、占地1600亩的三合智慧家居产业园、占地993亩的九龙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全面提速。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金种子集团入选“安徽省绿色工厂”企业,金源家居“佳尔美”、文胜生物“富娃”获“安徽省名牌产品”。深入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减免增值税1.96亿元,政银担支持企业贷款4.48亿元,发放“税融通”担保贷款2860万元,续贷过桥资金周转金额2.37亿元、扶持企业26家。兑现工业政策奖补资金2157万元,帮助企业解决1651人用工需求。完成技改投资17.3亿元,增长14%。都市农业加速构建。5万亩花卉产业规划编制完成,农之源花卉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大美阳光花汇港市场交易日益活跃,中原花都?芳香小镇被确定为全市唯一的省级特色小镇。总投资30亿元福中和项目正式启动,三塔集镇全域创建国家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得到专家一致认可,“五化同步、三产融合”模式正在颍州大地生动实践。成功举办首届乡村旅游节,打造了16个乡村旅游精品景点。全区拥有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镇1个,省级专业示范村4个、市级9个。粮食总产31.3万吨、增长7.6%,千亩以上小麦、玉米绿色增产示范基地7个;经济作物、水产养殖面积分别达37.4万亩、2.9万亩;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5个、省级3个、市级10个,5万亩蔬菜标准园项目完成立项。流转土地面积29.1万亩,千亩以上经营主体17个;区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90家、市级44家;累计注册农业专业合作社656家、新增51家,省级示范7家;注册家庭农场411家、新增41家,省级示范14家。“三品一标”认证31个、新增10个,西湖大田恋思萝卜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颍西大青茄、蜜香村食品、枕头馍、金牌禽蛋形成初具规模的区域农产品品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紧紧围绕“扩内需、活外贸、引项目”主线,实施阜城商贸西移、南扩战略,构建“两圈多点”的新格局,商厦时代广场、怡和城市广场、宝龙城市广场、居然之家等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七彩世界、金宝汇、恒大绿洲、祥源·文旅城等加快建设。北斗时空大数据中心、华大基因安徽中心等市级大项目落户辖区。颍州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正式运营,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全覆盖。
(二)着力抓城乡、促均衡,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征迁安置提速提质。围绕“精准超前谋划、加快前期手续、扎实项目推进、实现净地交付”目标,建立“任务、责任、时限”清单,完善摸底评估、公开公示、精准调度、跟踪审计、源头控违等工作机制。启动征迁项目170个、完成126个,累计交付土地1.1万亩,征迁1.76万户、580万平方米,保障了黑臭水体治理、郑阜高铁、奥体中心、西湖大道等一批市级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拆除市级通报违法建设270处、拆除率100%。加快安置房建设与分配,2017年新开工棚改安置房任务6860套、完成9225套;基本建成任务2676套、完成8641套;新建成1334套公租房全部公开摇号配租;采取建设、回购方式,筹集房源12281套、已分配10056套,货币化安置5965户,安置滞后局面逐步缓解。城乡环境全域整治。加快行政推动向群众主动、集中突击向常态长效转变,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蝉联安徽省文明城区称号。投资1.72亿元完成颍州路、清河路、奎星路等5条景观街改造;投资2120万元完成22条小街巷和舒乐老旧小区改造,安装路灯800盏、清淤小街巷200条。丰富文明创建内涵,注重挖掘历史底蕴,打造了文振巷“3D墙绘”、清奎巷“孝道文化”等一批创建亮点。加强物业小区监管,启动示范小区创建。6家农贸市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深入开展道路交通环境和秩序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按照“334”分段分步推进方式,整治提升145个村(居)、1644个自然庄人居环境,清运农村陈年垃圾10万吨。城乡绿化有效提升。坚持“以点、带线、促面”,分步实施“一园、两河、五路”绿化工程,经济开发区绿化提升面积6万平方米;芦桥沟生态湿地公园已绿化20万平方米,七渔河景观绿化工程正在施工;建设阜王路、阜南路、阜颍路、S256、滁新高速等5条绿道,绿化总量350万平方米。加强乡镇驻地、中心村和主要道路沿线绿化,完成县、乡、村道及沟河塘绿化127.5公里。王店镇被评为省级森林城镇。镇村面貌不断改善。三塔集镇张湖中心村等5个美丽乡村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顺利通过省考核验收,椿树园中心村成为全市样板工程,正在申报国家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程集镇、西湖镇、三塔集镇、九龙镇等4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全面完成“两治理一加强”整治任务。
(三)着力抓项目、促服务,开放发展构建新格局。拓宽开放路径。牢固树立“招商是主抓手、项目是硬支撑”的理念,走出去、请进来,努力打通“以资源引项目、以市场聚产业、以龙头带集群”路径。按照“专业、专项、专事、专人、专款”原则,整合招商资源,组建五大产业招商办公室,奔赴发达地区开展招商活动22次。预计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0亿元。塑造开放品牌。以“新理念·新机遇·新发展”为主题,聚焦磁性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特色小镇和金融资本四大板块,创新形式、搭建平台、促进合作,打造一年一度的颍州经贸洽谈会“升级版”。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149.95亿元。朗润医疗、汉库医学、中鹤集团、陈砦花卉、德国啤酒小镇等一批项目签约。构筑开放支撑。集中开展两期项目工作培训,深化“四找”活动,健全“四督四保”机制,重点项目推进“百日会战”成效明显,金种子产业基地、阜阳农产品物流中心等建设进度加快。62个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30亿元,占年度计划140%;22个市级调度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2亿元,占年度计划128%。2016年8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全部开工、竣工6个,2017年7个项目完成投资3100万元、竣工6个。谋划重大项目64个、总投资1827.9亿元,占计划的130.6%。做优开放环境。围绕建设“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减证便民”专项清理,动态调整政府权责、公共服务、行政权力中介服务“三个清单”,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企业“一照一码”营业执照使用率100%,配套完善简化住所登记、就近便利化等登记措施,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全区有效商标注册量2959件,其中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26件。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累计6.1万户。
(四)着力抓脱贫、促民生,共享发展取得新成就。脱贫攻坚成效明显。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用足“绣花功夫”,落实“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 区财政整合资金4.09亿元支持脱贫攻坚,全年8500人脱贫、15个贫困村出列的目标任务可望超额完成,贫困发生率将降低到1.45%。推进健康、教育、产业、金融扶贫“四个全覆盖”,投入7511万元用于健康扶贫,落实“3+3+3”三级包保责任,贫困户全部免费体检,将全省“351”政策提标为“351减半”执行,把“180”政策提高到“190”,慢性病用药范围扩大到237种;“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全面落实,贫困线与低保线实现“两线合一”;发放贫困户学生教育资助资金3687人、400万元;设立月工资800元辅助性公益岗位2000个、发放岗位补贴1214万元,40个扶贫车间带动贫困人口就业329人;安排项目资金7714万元,支持1.1万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到户项目覆盖率94%;建成39个村级、2000户户用光伏扶贫电站;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按上限执行小额信贷标准,发放贷款5280户、2.63亿元,通过“带资入股、保底分红”模式,户均年收益达4000元。围绕农村道路、水利工程、公益设施提升,实施道路畅通工程111条、97公里,改造危桥13座,清淤疏浚河沟54条、塘坝164口,新打和维修机井371眼,建设农村饮水工程10处;完成贫困户及四类重点人群危房改造1755户,新建和改扩建贫困村卫生室25个,投入2320万元用于贫困户人居环境整治及改厕工程,完成改厕6987户。民计民生持续改善。1-11月份,实施民生工程32项,到位资金13.1亿元,区级配套3.46亿元。发放农村低保金3110.3万元、城市低保金6685.8万元,农村五保供养金1576.3万元、城乡医疗救助金2053.2万元;并轨运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制度,城乡医疗保险补偿70.7万人次,基金支付3.99亿元;发放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7.6万人、6585.8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65.6万元、精神残疾人服药补助358.3万元,提供148名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费用178万元。落实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实名制就业人员957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5%以内,新增转移就业7338人。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专利授权275件。争取科技项目28个、资金800万元,金种子产业园获批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京九丝绸获批安徽省重大专项。推进“教育强区”战略和教育优质均衡,投入2969万元实施教育改薄项目21个,发放各类教育资助经费2837万元,新招聘教师564人,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督导考核获评全省优秀、全市第一。开展联合办学和订单培养,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公布第四批区级非遗保护目录,颍州枕头馍制作技艺入选省级保护名录,在全市率先实施农村应急广播工程,完成卫星电视“户户通”7500户,建成村级电子阅览室30个。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区人民医院新区正式运营,建立院长年薪制和编制“周转池”制度。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医共体建设、医养结合和家庭签约服务,开展乡域独联体试点,实现医保跨省异地联网结报。加强流动人口区域协作,稳步推进“新家庭计划”,“全面二孩”政策稳妥实施。完成颍州区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妇女儿童、共青团、工会、外事侨务、审计、监察、地方志、档案、红十字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着力抓稳定、促和谐,安全发展打开新局面。生产安全大局平稳。大力开展“百日除患铸安”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强化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筑牢企业主体责任,加大重点区域巡查排查和重点人群宣传教育,高标准完成省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全区安全形势稳定好转。实现校车运行全程全域监控,创建市级“平安校园”9所。严格市场准入和经营许可,注重流通监管,强化风险防控,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努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生态安全保障有力。以“大气、水、土壤”为重点,围绕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紧抓问题整改和长效机制建设。省环保督察交办17个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完毕,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60个问题,58件立行立改事项全部办结,莲花塘和黑臭水体治理2件限期整改事项正在落实。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冬季攻坚战,1128家小餐饮油烟净化设施改造完成,征迁工地实现防尘网、喷淋和围挡全覆盖。树牢惜水爱水意识,境内19条沟河(湖)全面建立“河长制”,划定34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区,成立水质监测中心,保障了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医疗废水处理达到统一标准。采取PPP模式,总投资1.1亿元的三合、三塔集、九龙、马寨4个污水处理厂年底可启动建设。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养殖场387家,依法取缔三十里铺废品收购市场,整顿规范违法违规企业19家,拆除非法码头16家、加油站6家,颍州西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扎实开展。西湖镇获评省级生态镇。社会安全和谐稳定。加强综治平台建设,落实冬防、技防、人防、物防措施,开展“三打击一整治”专项行动,加强禁毒基层基础工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日趋健全。坚持“遏增量、减存量、提质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落实领导开门接访,建立“1155”信访积案化解机制,在全省率先创新开展信访事项公开评议工作,化解信访积案87件,获十九大期间全市信访维稳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营造良好法治环境,通过省级法治示范区创建验收,建成近1公里的“法治文化一条街”。获评第三届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先进区。军警民共建和双拥工作不断推进,民族宗教事务有序开展。
(六)着力抓作风、促廉洁,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持之以恒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八个一”系列活动为抓手,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少数”,扎紧制度笼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巩固。持续开展“严转提促”活动,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行政效能全面提升。切实关注社会热点和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受理保障消费者权益各类投诉举报案件1367起,追回拖欠农民工工资5000余万元。促进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536件交易项目节约财政资金1.16亿元。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6件、政协提案142件。加强政务服务,推进政务公开和网络问政,完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开通项目审核“绿色通道”,受理业务8.2万件,办结率99%;公开政务信息3.2万条;办结百姓热线、12345服务热线、微博微信留言等政民互动事项1219件。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协力、拼搏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对政府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不充分依然是主要矛盾,龙头型、领军型、基地型的项目不多,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集聚度不高,区域竞争力不强,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制约依然明显。二是补齐民生短板的压力较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三是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课题,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监管形势严峻,征迁安置、企业改制等影响社会稳定因素较多。四是新形势下的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政务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干部的专业素养和系统思维能力有待提升,严谨细致、高效规范的作风有待养成,不想为、不会为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切实加以解决。
二、奋勇前行,谱写新时代颍州发展崭新篇章
各位代表,新时代充满新愿景、新愿景开启新征程。全区上下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新理念、新思维引领新发展,登高望远、奋发有为,努力闯出一条符合上级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颍州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
2018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突出“双轮驱动”“五大专项行动”,大力实施“脱贫大决战、城乡大变样、项目大建设、产业大发展、民生大跨越、党建大提升”六大工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新时代幸福美丽颍州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2018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理念,推进实体经济振兴
顺应产业变革趋势。抢占大智造、大健康、大环保、大服务等高端产业的“窗口期”,实施“反梯度”战略,启动发展实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发力磁性材料、高端医疗器械、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外引+内培、企业+集群、产业+基金、科技+人才”,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好项目,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以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为重点,按照“专精特新”方向,通过“腾笼换鸟、空间换地、机器换人、电商换市”,打出“组合拳”,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新产品5个,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0%、20%。加快“一区三园”建设,配合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完善阜阳磁性材料产业园、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三合智慧家居产业园、九龙绿色食品产业园、三塔集新型工贸园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产业空间功能布局,加大低效和闲置用地清理力度,促进各类园区集约节约发展。发挥第三产业传统优势,拓展颍州中央商务区功能,做大城西商圈规模,提升城南商圈档次,及早谋划布局高铁经济、临空临港经济,发展一批工业设计、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配套企业以及医疗、养老、休闲等高端服务业。继续发展总部楼宇经济,打造站起来的“商业街”。培育壮大万达、宝龙、商厦时代广场、怡和城市广场等区域商业中心,提升万达金街、汇鑫万象街、六纺小吃街等特色街区品味。整合优质电商、物流资源,引进规模电商企业入驻区级服务中心,依托农村淘宝、邮乐购、京东等平台,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协助颍州港申报二类口岸,探索海铁联运物流方式,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构建现代开放体系。
打造创新驱动高地。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加强与北矿研究总院、杭州佑政研究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大连化物所、苏州独墅联盟等机构的深度合作,从“导向、布局、项目、要素、计划”五个维度,完善技术、平台、金融、政策四位一体的产业创新支撑体系。采取“一张蓝图、一个方案、一套政策、一些平台、一支基金、一批人才”的“六个一”路径,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要素链”有机融合,汇集一切创新发展要素,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提升大数据应用能力,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新模式,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提供创新政策和平台支撑,设立创新发展基金,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科创中心、双创园、M双创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众创空间1家。
下好改革“先手棋”。始终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作为标杆,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打好主动仗。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品牌质量建设,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落实“放管服”措施,加快完善“3+2”清单制度体系,大力推进“多证合一”,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市场主体“出生率、成活率”。巩固土地确权颁证成果,深化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和“三变”改革步伐。坚持“一企一策、因企施策”,积极稳妥、分类推进企业改制。创新生产要素保障机制,盘活各领域“沉睡”的财政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中小金融机构开发个性化、定制化的企业融资产品,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多途径解决企业用工需求。
激发有效投资活力。唤醒项目意识。强化目标、问题、责任三大导向,在深度谋划、系统推进、要素保障、达产见效上下功夫,让项目成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强心剂。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环境保护、农田水利等,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大项目。精准把握产业导向,完善“一个主导产业、一个目标企业库、一套招商方案、一支招商队伍、一名包保领导”机制,创新“智库+招商、基金+招商、订单+招商”方式,按图索骥,有的放矢,延伸链条、完善配套、形成集群。实施“回归工程”,促进人才回乡、项目回归、资金回流。高水准筹办2018’颍州经贸洽谈会,精准策划一批招商推介活动,力争全年招商到位资金240亿元。激发、保护企业家精神,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推进“四送一服”活动常态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弘扬“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提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产品和服务。
(二)坚持“打造智慧城市”的理念,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坚持规划先行,配合编制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加快推进集镇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主城区功能,履行主城区职责,全力服务城南新区、西湖新区、高铁片区、职教园区开发建设,推动城区路网、水系、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优化征迁体制机制,分清轻重缓急,加大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力度,完成高铁站前广场及路网、植物园、淮河路西延、七渔河防灾避险公园等市级重点项目征迁,确保拆得净、拆得稳。进一步化解安置欠账,加快翰林苑三期、天英文鼎苑、众信新安府、碧桂园·颍州府等项目安置房建设,启动航颍路、阜王路、三塔栖凤、祥源二期等安置区建设,建成交付小洪庄、滨河花园、碧水云天二期安置区。统筹布局布点,加快公共文化活动中心、文峰社区综合体建设,新建一批城市综合体、商贸市场、学校、医院、标准化社区。
建设精致智慧城区。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网络服务终端建设,建成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智慧城市。继续实施园林绿化专项行动,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游园、绿地,对城市重要路段、交口节点、街道小巷、河道两侧绿化加高、加密、加彩、加花,新增城市绿地面积45公顷。加强环卫保洁外包公司监管,推进更多城市服务功能采取市场化运作。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规范日常行为,促进实践养成。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继续实施小街巷改造和清淤工程,完成文峰街道家具厂小区综合整治,逐步解决小区物业“不好管、管不好”问题。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材料,发展装配式建筑。
(三)坚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农业融合发展。围绕“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五化同步先行区、生态文明社会模式试验田”三个层次目标,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创新链和主体链“五链一体”建设,通过要素集聚、技术渗透和制度创新,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格局。力争通过3年努力,将三塔集镇全域打造成为多业态复合的农村产业融合示范样板,2018年全面启动建设3万亩小麦良种基地、3万只种羊基地、10万吨有机肥生产车间、3000亩智慧农业、30万吨粮食仓储、40万吨小麦深加工项目,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循环产业链条,实现种养结合的农业内部有机融合。围绕花卉、蔬菜等特色农业板块,完善“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社+基地+农户”组织模式。依托西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加快5万亩蔬菜产业联合体建设,完善S102沿线程集、九龙、马寨等乡镇优质瓜果蔬菜示范带规划布局,培育1-2个销售产值亿元以上的区域农业品牌,新建省级蔬菜标准园1个、市级5-6个。建成运营阜阳农产品物流中心,启动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园建设。加快国有粮食企业土地变性确权,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健全完善农业金融抵押担保机制,开发适应面更广的农业信贷品种,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难题。筹备建立土地流转网络平台,规范农村土地流转。
建设田园宜居乡村。呼应全市“复兴古西湖、打造新花都”战略,加快建设以花为媒的全域旅游目的地,科学规划中原花都?芳香小镇,建成小镇客厅和电商平台,加快中洲蝴蝶兰、中科院芳香植物产业基地建设进度,吸引更多花卉产业企业入驻。深度挖掘生态禀赋和人文底蕴,围绕“产、城、人、文、景”五位一体,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民俗客栈、采摘篱园、特色农庄等新兴乡村旅游产品,梯度培育一批具有颍州特色、皖北风情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加大土地复垦力度,确保完成年度复垦任务。按照“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集镇和农村居民点的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抓好王店镇、三合镇、马寨乡等3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和西湖镇迎水村、九龙镇庙前村、三合镇时庄村、三塔集镇赵粉坊村等4个省级中心村建设,新谋划启动一批中心村建设。推动实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改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积极培育农村新风尚。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提高村务公开水平。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丰富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发挥各类人才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弘扬社会正气正义,依托村规民约,培育农民新风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注重农业农村干部培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四)坚持“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打赢脱贫攻坚战
确保决战决胜。牢牢把握“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围绕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核心要求,紧扣“贫困识别准确率、退出准确率、漏评率、错退率和群众满意度”等重点评价指标,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确保实现“17个贫困村出列、7500人脱贫”的年度攻坚目标,达到“省级贫困县摘帽”标准。
确保稳定脱贫。坚持“扶志、扶智、扶技、扶业”相结合,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推进“十大工程”。抓牢产业扶贫,完善“四带一自”模式,促进企业与贫困户形成长远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由扩大覆盖面向提升效益转变。加紧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力争水、路、林联网并网,人居环境改善全提升、道路连庄接户全通达、农饮安全通户全覆盖、农村危房改造全实施。创新服务新模式,拓展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坚持将“大排查”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攻坚期内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
确保责任落实。坚持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紧盯“问题台账、需求清单”,压实主体和包保责任,确保驻村工作队、扶贫专干、“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继续坚守扶贫一线,形成责任链闭环运行,夯实责任到人、任务上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构建源头治理、过程监督、失职追究的长效监管机制,真正打造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
(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决摒弃“闯关”思想、松懈情绪,科学施策,铁腕整治,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环境治理。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五控六全”措施,发挥网格化精准监测系统“定向管控、即时见效”功能,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持续开展工地、道路、餐饮油烟、物料堆场、禁燃禁放等专项行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实现秸秆禁烧“零火点”。加快水系综合整治,深入推进“河长制”,加大沟河塘沿线排污口等关键环节检测,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构建土壤污染环境治理体系,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严控农业面源污染。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扎实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加大对重点区域的生态破坏案件查处力度,持续提高颍州西湖自然保护区建管水平。建立合理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步完善网络化监管。完善区、乡、村三级林长制体系,构建绿色生态安全屏障,落实林业“双增”计划,人工造林2000亩、森林抚育1.2万亩。依法规范农村各类建设,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行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健全社会治理体系
完善公共服务。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认真实施民生工程项目,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打造教育强区,深入实施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创优、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化推进、职业教育和终生教育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城乡教育一体化等六大工程,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推进东清小学、清河中心校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发展好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加快建设健康颍州,创建省级健康脱贫示范县,加强“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分级诊疗。突出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以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为基准,不断优化妇幼保健、孕前检查等计生服务。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用工对接,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提高就业质量。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争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区。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发展老龄和社会福利事业,开展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工作。深入开展“七五”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文联、科协、关工委、红十字会等事业发展,扎实做好审计、统计、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应急管理、地方志等工作。
防范化解风险。落实共建共治,实行重心下移,完善调节机制,加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实施“雪亮工程”建设,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加强综治队伍建设,保障校园及周边安全,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安全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继续开展危化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领域“铸安”行动。强化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监管,完善“四员”协管制度,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争创食品安全城市。推行阳光信访,规范信访秩序,加强源头治理,着力解决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化解一批疑难复杂信访积案。妥善应对金融市场变化,防控金融风险,确保政府债务控制在合理范围。加大非法集资事件预警和处置力度。
三、勤勉尽责,全面提升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按照“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和好干部“20字”标准,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让全区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忘初心,建设民主法治政府。开展政府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落实“十四个坚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支持和保障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监察委及社会各界发挥监督作用。坚持以法治思维履行政府职责,规范“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加强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完善守法诚信褒奖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
牢记使命,建设为民服务政府。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践“一线工作法”,推动更多惠民政策落地。牢固树立共建共享发展理念,坚持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服务供给方式,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好社会财富“蛋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发展环境。
正风肃纪,建设廉洁透明政府。切实强化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完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全力支持监察体制改革工作,不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对标对表巡视反馈意见,认真抓好问题整改。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深入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深化改革,建设高效创新政府。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坚持察实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倡导“最多跑一次”做法,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加快智慧颍州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一站式”网上办事平台,推行“不见面审批”,让政府服务“移动起来”,实现与人民群众及市场主体的“零距离”互动,畅通联系创新创业主体的“最后一公里”。
各位代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善学善思,善作善成,永不懈怠,砥砺前行,讲好颍州故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勇当幸福美丽颍州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